摘要:蓝天白云下的美丽新城。 2020年,前锋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广安市第一、川东北第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控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及以上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划定生态红线16.49平方公...
2020年,前锋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广安市第一、川东北第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控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及以上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划定生态红线16.49平方公里,治理华蓥山石漠化区34.1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45.26平方公里,植树266万余株,新增造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8%,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近年来,前锋区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以坚定的决心、创新的举措,坚决打好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大气污染治理、城乡居民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狠下功夫,有力促进前锋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A抓好扬尘治理 提升空气质量
8月24日,记者在鑫鸿天玺项目工地现场看到,工地围墙上都设置了喷淋系统,将工地扬尘阻断在施工现场内部,避免了扬尘外洒造成空气污染。
随着前锋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各种建设项目多,治理好工地扬尘成为持续提高大气质量的重要一环。针对这种状况,前锋区不断完善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长效机制,从施工过程、现场管理、防控体系等方面加强扬尘管控防治。
目前,该区对所有房屋建筑工地均完善了生态围挡封闭施工,在建项目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配备了雾炮机和喷淋设施;工期超过3个月的建筑工地会购置安装车辆自动冲洗设备,并安排专人定时清扫卫生。通过全覆盖的监测系统,该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能随时了解相关信息。此外,相关部门还对辖区内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落实,确保治理常态长效。
狠抓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是前锋不断提升空气质量的一个方面。该区创新大气污染治理,主动邀请省经信厅、省环科院、市生态环境局专家团队赴前锋把脉问诊,科学编制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和创新方案,细化制定道路扬尘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等9个子方案311条具体治理措施,形成前锋区大气污染治理详细“作战图”。
该区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引进7套高空智能除霾降尘设备、9套大气质量微型监测站、9套汽车尾气黑烟及货车违规入城抓拍装置、32套货车自动冲洗和监控装置,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全时段、全覆盖管控,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B做好污水处理 城乡生活更舒心
几年前,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很大一部分经过简单沉淀后就直接排入河流,由于无专业污水处理厂处理,导致废水各类指标超标,污染了河道和农田。
为此,前锋区积极修建乡镇污水处理站,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全力做到了一“站”护水将绿绕。
今年7月,前锋区虎城镇污水处理站正式投入运行,结束了该镇以往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做法。据了解,该站日处理量为200吨左右,每天运行时间在8小时以上,完全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且通过引用CASS工艺进行处理后的污水全部能达到排放标准。目前,该镇共有213户居民接入污水管网。
随着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水变清了、空气也好了、环境变美了,群众满意度也提升了。“以前我们这里的河沟水不是很清亮,周围蚊子非常多……污水处理站修好后,河水清澈见底,完全没有臭气,简直是大变样。”居民汪元发点赞道。
截至目前,该区共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站)9座,实现了所有镇(街道)城乡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日设计处理能力达5900余吨,均达到城镇污水排放1级A标。
污水治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前锋区将持续发力,加快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攻坚工程,加大对市政道路、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芦溪河沿线乡镇、企业单位的污水管网排查力度,全力推进城镇街面、老旧小区、企业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前锋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C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守护美丽乡村
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怡人,池中绿水与四周青山相映成趣……近日,记者走进代市镇旺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新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该合作社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11栋圈舍共计4800余平方米,设计养殖规模2400头,年出栏生猪4800头。
“合作社能有这样整洁的环境得益于全封闭式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采用。”该合作社污物处理建设方负责人李敏介绍,场内建有完善的污物处理设施及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物及所有的污水都经过干湿分离处理和预处理池处理,再到沼气池发酵,随后进入暴氧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炊事,处理后的液体用于农作物灌溉,使养殖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生态效益。
同样,在位于观塘镇的建华养猪场,也通过类似的方法,将处理后的沼液通过土地消纳管网用于经果林等农作物灌溉,产生的沼气解决了养殖业主和附近农户的用气需求。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立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让旺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建华养猪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大力整治畜禽养殖只是前锋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一方面。近年来,该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治理,规范畜禽养殖流程,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先后对前锋区147个养殖企业进行了畜禽养殖整治,成立工作小组7个,围绕畜禽污染防治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全覆盖排查,建立问题台账,督促落实整改,通过强化源头治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坚决筑牢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接下来,前锋区将在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整治及日常监管力度、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养殖业主的环保自律意识和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把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到畜牧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共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养殖污染长效治理,维护乡村风貌,守护绿水青山。”前锋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D实施矿山生态修复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8月24日,记者在位于桂兴镇的黑耳洞采石场看到,山坡上覆盖上了松软的种植土,不久前栽种的竹子、松树等迎风摇曳,施工人员正忙着铺设防护网和草坪并浇水……
“我们采取跟进式复绿的方法,把裸露采石场全部绿化或者覆盖,努力把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该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还聘请当地多位村民做环保、绿化工作。此外,该企业还对相关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努力打造绿色矿山的标杆。
据了解,近年来,该企业持续对采空区进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投入治理资金150余万元,治理恢复面积约5.7万余平方米,栽植四季青、竹子、爬山虎、柳树、小叶榕等约3万余株,播种草籽1560公斤。同时,根据地质、气候条件,持续进行植被洒水、施肥等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矿山复耕面积全部复绿。
“乱石穿草色,荒山复绿衣。”而今,这种景象在前锋区处处可见。然而之前,辖区矿山多,采矿完成后,原址皆被废弃。这些矿山经过常年开采,山体植被所剩无几,与华蓥山四周的翠绿景观不协调,伴有潜在次生灾害风险。
该区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系统修复、建管结合,科学有效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各种项目,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前锋区全面完成矿山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共整治170公顷、复绿40公顷、矿渣清理64万立方米。
该区还全面开展非煤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走访及整改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整改。同时,加大对前锋区在建非煤矿山的巡查力度,按照“一矿一策”整改要求,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加快矿山复垦复绿工作,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责任。近年来,该区投入资金1200万元、整治面积22万余平方米、种植植物近11万株、播种草籽超过9000公斤,前锋区矿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来源:前锋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