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14:25:57 | 浏览:286
“昨天完成8000件,今天计划任务保持不变。”近日,在位于广安市前锋区轻纺产业孵化园的广安市鸿美嘉服饰有限公司车缝车间内,生产主管胡光蓉正在例行检查每个车间订单完成情况。
“8000件,10年前是厂里一周的订单量。”胡光蓉介绍说,公司经历两次扩大规模后,生产线从8条增加到35条,现在每天最高生产量可达1.5万件。
胡光蓉在这里工作了10余年,亲历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轻纺服装产业的成长。2011年,胡光蓉还是一名车缝工人。“那时候跟大多数手工纺织作坊一样,一人踩一台机器,但订单不多,厂里留不住人,大家都选择到沿海务工。”胡光蓉说。
2015年,公司进行了一次提档升级,公司创始人周泽洪租用前锋工业园区新建的两栋三层楼厂房,胡光蓉也因出色的业务能力升职成为生产主管。
而最大的变化发生在2020年7月,随着园区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鸿美嘉服饰也应运而生。第二次扩大规模,除了厂房面积扩大,该公司还引进了全球领先的双轨全自动服装智能化吊挂系统和全自动智能化电脑裁床生产线等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
“我们公司从手工劳动型企业逐步向智能化工厂转变,各种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减少了人工搬运、计数等环节,有效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了产量和质量。”公司董事长周泽洪说。
从偏居小镇街市,到坐拥两栋独立厂房;从代工纺织小厂,到前锋区轻纺龙头企业;从年订单50万件,到年订单500万件,鸿美嘉服饰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了“三级跳”,目前年产值达9千万元,税收200余万元,吸纳就业300余人。
这一切的变化与近年来前锋区对产业发展的扶持息息相关。轻工服装作为前锋区主导产业,在推动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前锋区轻工服装产业总产值达177.6亿元,占全市85.4%。目前,前锋区聚集了轻纺企业46户。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轻工服装产业已然成为引领前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今,前锋区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产业发展思路,高标准建设5000亩轻纺服装产业园、3000亩制鞋产业园、1万亩智能家居产业园,全力打造一座10平方公里的西部轻工城,预计到2025年形成200亿高端轻纺、200亿智能家居、100亿品牌鞋业的产业集群。
刘怀英 王健 封面新闻记者刘彦谷3月27日,一场“不见面”的“线上”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四川广元利州区举行。与以往推介招商形式不同,活动现场变“面对面”为“屏对屏”,实现了跨区域、跨城市“隔空”洽谈交流。此次通过“云签约”了10个重大产业项目,
江夏金口南部为武汉重要的快生菜生产基地,且无城镇建设用地,要想城镇与嘉鱼县的潘湾工业园连着几乎没有可能,不过这影响不大,潘湾工业园也没有跟嘉鱼县城连着,同城发展也并不全是城市建成区相连。金口新城规划 依托武深高速法泗出口,潘湾工业园与江夏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记者 高菊 通讯员 高静 9月12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洛龙专场举行。洛龙区围绕“坚持高质量,建设首善区”主题,以洛南大地发生的“四大嬗变”为切入点,生动展示该区在“首善之区”建设方面取得
汉川莲“链” “链”出30亿级莲藕产业集群.mp35:43来自垄上行排骨藕汤、麻鸭藕汤、藕丁、藕片、藕饼、藕丸子......全产业链发展的汉川莲藕正吃出“百变花样”。汉川市围绕莲藕产业,坚持做优一产、接“二”连“三”,将打造一个以莲藕育种、
身处浅山区,鹤壁市鹤山区有着工业老区的固有属性,在煤矿资源殆尽的今天,在工业产业谋求转型发展的同时,大量劳动力外出,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妇孺老幼,如何让这部分人增收,是鹤山区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想拥有自己的香椿树吗,快来西顶村来做客,承包自己的
抓项目,赢未来。抓服务,促发展。今年年初以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武王街道紧扣区委“12356”工作思路,践行“13710”工作机制,落实“1+4”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将企业“大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崔学庆)近日,新乡市凤泉区委书记杨洁带队,先后到凤泉区汉风博物馆、凤凰山景区,对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明彬、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艳伟参加调研。杨洁强调,要将文化旅游与乡村振
9月15日,市委副书记王现坤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问题厕所排查整改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深入任泽区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白子军、孙亚杰 记者李建成)近日,承德市双滦区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涉及跨境电商、装备制造等领域。今年,该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7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今年以来,双滦区强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立足产业基础和
河北日报讯(记者尉迟国利)平泉市坚持“人才兴市”发展战略,聚焦市域发展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建设。聚焦产业布局,着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持续实施“一产业一基地、一平台一团队”引才育才模式,不断推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