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芦溪河公园环境优美。废弃矿山修复,让大地重现生机。污水处理站“治”出美丽新农村。航拍蓝天白云下的前锋城区一角。随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提出,前锋区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布局环境整治方案,聚焦聚力环保督察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芦溪河公园环境优美。
废弃矿山修复,让大地重现生机。
污水处理站“治”出美丽新农村。
航拍蓝天白云下的前锋城区一角。
随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提出,前锋区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布局环境整治方案,聚焦聚力环保督察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前锋区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20年,优良天数达标率持续上升,芦溪河、龙洞河、龙滩河等重点河流水质已全面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整体得到改善。
精准高效治水 全面改善水环境
7月12日,前锋市民徐琴吃过晚饭后,行走在芦溪河公园中,感受着河风带来的丝丝凉意,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这里的河水很干净,带着孩子出来散步,心情十分愉悦。”徐琴高兴地说。
芦溪河作为前锋区水污染处理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区按照“全流域统筹、全覆盖治理”的总体思路,将芦溪河流域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精准施策,通过实施洁水、净底、疏浚、美岸、固堤、活源六大工程对芦溪河进行全面整治。建成河湖连通工程4公里,种植水生植物2000平方米,打造生态涵养林3000万平方米,河流污水收集处理率大幅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明显增强。
除了芦溪河,针对廖家河、四桥河、范家桥河等沉积淤泥较多的重点河段,前锋区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清淤疏浚。截至目前,芦溪河、龙洞河、龙滩河等重点河流水质已全面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流域水质逐步得到改善。
自河长制推行以来,该区构建了区、乡两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实现了前锋区大小河流河长、河道警长全覆盖,打通了治河“最后一公里”。通过“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对全域河流、水库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各级河流保护措施,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
同时,该区在污水防治上也下足功夫。针对污水直排问题,大力实施截污工程,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站)9座,改造城市老旧小区38个,污水处理厂(站)在广安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200公里,污水收集率达85%以上。
该区还制定了《前锋区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如今,41个民生工程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建成农村集中污水处理站42座,化粪池5000余个,前锋区农村集中聚集点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打响蓝天保卫战 城市环境更宜居
空气质量事关民生福祉。
“拿起手机,随手一拍,轻松收获‘前锋蓝’;环境好,生活好,心情就好,这样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7月14日,前锋市民李丽相约朋友登上打纸岩,拥抱蓝天,心情格外舒畅。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对于“前锋蓝”,每个前锋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印证了我们的直观感受。2020年,前锋区环境空气质量PM2.5日均浓度3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0.4%;优良天数333天,达标率91%,同比上升3.3%,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川东北片区第2位,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前锋区PM2.5日均浓度41.1微克每立方米、优良率88.7%年度目标。
然而,在前锋建区之初,污染源多、民众与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没有环境监测站等一系列短板突出,一时间难改对前锋的印象,群众对前锋空气质量改善的需求日益凸显。
2014年,前锋区积极响应号召,吹响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角,制定《广安市前锋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办法》《广安市前锋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系列文件,层层压实环保责任。
同时,主动邀请省、市专家赴前锋“把脉问诊”,为前锋大气精准治污找“病根”开“处方”,科学编制大气污染治理的总体方案和创新方案,细化制定了道路扬尘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等9个子方案,明确了311条具体治理措施,使前锋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有了明晰的“作战图”。
该区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高空智能除霾降尘设备7套、大气质量微型监测站9个、汽车尾气黑烟抓拍系统2套、货车违规入城抓拍装置7套、货车自动冲洗和监控装置32套,采用PPP模式与光大能投公司齐抓城区道路扬尘管控,累计投用环卫专用车辆24台;累计投入5.5亿余元,开展火电、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区域范围粉尘含量。
“如今,环境美了,生态好了,前锋越来越宜居了!”李丽感慨地说。
夯实生态屏障 群众生活更幸福
近年来,前锋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狠抓责任落实,出台了《广安市前锋区整治矿山矿企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开展大规模绿化前锋行动,以华蓥山区、芦溪河流域等为重点,大力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流域污染整治等六大工程,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的问题,为前锋生态治理、绿色发展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从前锋东出发,当车辆行驶在龙滩镇平整的乡村道路上时,只见一大片柑橘林、平整见方的池田、笔直通畅的渠道……一幅壮美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几年前,这里山高坡陡、植被稀疏,种不出什么东西,山下的耕地都是零零星星的,村民只能‘见缝插针’种点庄稼……”谈起土地整治前的龙滩镇,该镇党委书记黎文松感触颇深:“以前交通不便,青壮年很多都出去打工了,发展相当滞后。开展土地整治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生产也实行全程机械化了。”
2019年,前锋区实施观阁——龙滩片区土地提升综合整治项目,涉及龙滩镇、观阁镇9个行政村。其中整治山坪塘18座,修建蓄水池27口,形成了“田成片、水成系、路成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这是前锋区全域国土绿化规划最生动的实践。
根据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示范区规划,前锋区制定了全域国土绿化、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养殖业和现代农业公园等规划,构建起层次清晰、体系完整、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
“我们破除了以前山、水、林、田、湖、草各管一段的险隘观念,创新林草发展模式,坚持‘穿透式’连片修复,效果显著。”该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进行大规模生态修复过程中,前锋区充分利用土壤特点,采取土壤扰动、土壤改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等举措,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种植李子树、香樟树、茶树、梨树等适合生长的经济类林果,使该区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在显著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划定生态红线16.49平方公里,治理华蓥山石漠化区24.5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45.26平方公里,植树190万余株,新增造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8%。(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