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2 19:41:23 | 浏览:433
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来到明月镇白鹤咀村之前,我们遭遇了好几次堵车。堵车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那些车牌号,不仅有本地车牌号,还有很多是成都、重庆的,他们都是冲着游玩“荷月江岸”到这里的。
记得小时候,摩托车都是稀罕物件,后来逐渐兴起了电动自行车,如今汽车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年轻人尤其喜欢开车,但家里的长辈难免对此有些抱怨:“几步路,动不动就开车,一年下来油费、保养费就上万,浪费钱!”
这时,车子驶进了白鹤咀村我表叔家的院子里,表叔和表婶正在从皮卡车上卸货。
51岁的表叔是今年春节回到家乡的,在外务工数十年,他最终还是决定回到老家发展。
回到家乡的契机,是明月镇发展起了乡村旅游。2018年,按照“整村规划、分期推进”的思路,白鹤咀村引进了集休闲观光、餐饮民宿、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荷月江岸”项目,将白鹤咀村打造成为真正的湿地公园。
第一年,他在观望,担心乡村旅游发展不起来;
第二年,陆陆续续有村民在“荷月江岸”附近摆摊卖农产品,生意还不错,他觉得在外摆摊麻烦,还得添置推车,不如先利用家里的空房间,开个小卖部试试水;
第三年,他开始筹备,将家里的砖瓦小平房换成了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并留出一间房间按照小卖部的规格装修了起来,还专门在后院修建了一个小仓库;
第四年,也就是今年,货物都摆上了货架,大门也挂上了“乡村便利店”的招牌,小卖部开始营业。
国家级非遗项目“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助推农旅融合。
营业的第一天,我也在表叔家。还记得那天是大年初三,我和家人来表叔家拜年。那几天正好是“荷月江岸”客流量最大的时期,来小卖部买东西的人很多,即使有我们的帮忙,也有点忙不过来。
前不久,为了进货方便,表叔还将家中原有的摩托车换成了一辆皮卡车,姨公(表叔的父亲)虽对此埋怨了快半个月,但表叔还是坚持换掉了,他说:“皮卡车既能载客,又能载货,方便。”
回到家乡半年多,表叔感觉还不错,甚至感觉这段时间是最快乐的时光,理由很简单:干事业的同时还能兼顾家里,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充实也自在。
华蓥市景观大道——新华大道。
环境整治 留下城市记忆
说起对华蓥的记忆,钢铁桥是避不开的。
位于市中心的钢铁桥,连接滨河东路、滨河西路两岸,方便市民出行,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每年春节,到钢铁桥边拍照是我和表妹雷打不动的“节目”。以前相机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拍照都是找摄影师傅。因此,每天都有十余位摄影师傅在钢铁桥靠近滨河东路一侧摆摊。
还记得我10岁那年的春节,我和表妹在钢铁桥拍摄的照片被摄影师傅当成了范例照片,摆在摊位上进行展示,这件事让我没少跟其他人炫耀。
2017年春天,年久失修的铁桥被迫封闭拆除,钢铁桥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蓥城人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市民的呼吁下,2020年夏天,华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原址重建钢铁桥的施工公告,开启了钢铁桥“回塑计划”。
一年过去,钢铁桥以崭新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线,它全长36米,桥面内宽3.6米,外宽4.2米,呈“一”字形矗立在清溪河上,纵横交错的钢架展示着它的坚毅,陪伴我们进入新时代。
钢铁桥下的清溪河,也让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读书时,我每天都要沿着清溪河河岸走上数百米。由于受到上游矿产企业排放的弃渣污水和山洪泥石流的影响,清溪河河水污浊、河床升高、河道堵塞,加上城市污水处理管网配套设施滞后,清溪河受到严重污染。“臭水沟”就是大家对当时清溪河的称呼,顾名思义,清溪河散发的臭味很远就能闻到,尤其是晴天,在河岸边路过的时候,大家都巴不得一路小跑,早点离开。
2018年,华蓥市启动了清溪河生态修复工程,把河道治理与景观打造有机结合起来,沿河新建了人行步道和步道节点公园、亲水平台等景点。
如今3年过去了,河道治理基本结束,市民不仅可以在沿途的步道节点公园歇息游玩,而且还可带着孩子在清澈见底的亲水区玩水、嬉戏。
从曾经污浊的臭水,到现在清澈的河水,我感受到了家门口发生的巨大变化。我相信,华蓥市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三次创业 再挺华蓥发展的“脊梁”
上世纪6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名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兵,怀着为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三线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这其中,就包括支援广安三线建设的广大人员,他们扎根华蓥山深处,用艰辛、汗水和付出,奏响了现代工业机器轰鸣的美妙乐章。
我的父亲曾是华蓥市经贸系统的一名职工,当时与华蓥市境内八大军工厂来往很密切。
小时候,父亲就经常给我讲三线建设的故事。从“干打垒”到“技工带民工”,从“美多”牌照相机的诞生故事到珠江牌S—201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批量生产……当时的我年纪还小,听不懂生产的过程有多复杂,也悟不出什么大道理,但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无论条件多差、环境多恶劣,支援华蓥的“三线人”没有一人退缩。正是凭着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华蓥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工业奇迹。
21世纪初,军工企业的整体搬迁,虽搬走了华蓥市工业经济的半边天,但“三线精神”却传承了下来。
随后的20多年里,华蓥市经历了“三二一”战略,把铁路沿线建成发达的工业走廊,形成了“一廊两片”的城市经济格局,掀起了二次创业的闯关时期;坚持“工业兴市、工业强市”为重点,围绕资源办工业,依托园区办工业,一扫军工企业搬离的“阴霾”;抢抓“三农”工作新机遇,全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和谐农村、新型农民,农业经济强势发展……如今正在进行的“三次创业”,以电子信息、玄武岩纤维等为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生产区、配套服务区,推动工业企业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将再挺华蓥工业发展的“脊梁”。
从广安的工业排头兵向全省的工业强市跨越,从广安的传统农业小市向广安的特色农业大市跨越,从广安的旅游名山向全省的旅游名山跨越,从广安的最小城市向川东的特色城市跨越,从民众的温饱型生活向民众的小康型生活跨越,这其中,华蓥虽遭遇不少坎坷,但展望未来,前途依然光明。
本文来自【广安日报-广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11月27日,华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长、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市人民法院院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全元当选华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华蓥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域临时静态管理的通告(第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省、广安市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结合华蓥实际,现就相关事项通告如下。一、近期有A类、B类地区和5月1日以来有邻水
来源:经济日报四川广安华蓥市因华蓥山而得名,也因华蓥山而闻名,又因华蓥山下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被誉为“川东煤都”。上世纪90年代末,华蓥市有注册煤矿企业200余户,采煤从业人员超5万人,开采能力超1000万吨/年,煤炭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0%以
四川省广安市唯一的县级市——华蓥市,根据华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华蓥市常住人口约27万人。说实话,这个人口规模并不算多,比不上岳池县的百万人口,是广安市人口最少的县市。这或许和华蓥市的面积有关,华蓥市辖区面积470平方公里,只比
中国共产党华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2年1月13日在华蓥举行。出席全会的有市委委员28人,候补市委委员7人。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广安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华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也列席会
华蓥市观音溪镇有座煤矿,是广安第二大煤矿,曾经有超过2万多人在这里生活,不知是政策性关停还是资源枯竭,4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逐步离开,与4年前的繁华和二闹对比,现在就像是一座空城。目前还有些人留守,也有少数退休职工在这里生活,不过以当前的情况
说到华蓥市火车站 ,可以说给我们很多华蓥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我们的出行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曾经的华蓥市火车站 ,也是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不大的候车室里面挤满了候车的旅客 ,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 你是否还记得也曾经在站台上排着
点击上方广安在线,关注我们华蓥是一座年轻的城市:1978年建置,1985年设市,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四川省首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以及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华蓥市主城区滨河东路1979年10月景象(申小华摄)△
今年3、4月以来,每到节假日,位于华蓥市禄市镇的中国梨园、“百万玫瑰·梦幻花海”、海棠博览园等乡村旅游景点车水马龙,除了本地市民,还吸引来了成都、重庆、南充等周边城市的游客。近年来,华蓥市按照“产业基地就是旅游景点,村落民居就是旅游景观”的
人民网成都5月31日电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广安市科级领导干部任职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为进一步减少用人失察失误,把干部选好选准,现将李强等同志拟任职情况公示如下:李强,男,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华蓥人,1977年6月